作者: 小编 浏览: 日期:2023-08-11
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冰上运动训练中心“十四冬”冰球比赛现场,每当有进球出现,观众席传来的呐喊欢呼声中,总夹着一连串清脆的快门声。49岁的宋洪亮是观众席上唯一举着长焦镜头的人。
决赛现场,北京队与内蒙古队在球门前激战时,宋洪亮紧盯取景框体校,随着一粒精彩破门,他嘴里一边喊着“好球”,一边手指快速调整相机按下快门。这些年,他已经拍了数万张冰球照片。“拍冰球讲究眼疾手快,打冰球更是如此,别看我已经快50岁了,我可是业余冰球场上的‘老男孩’!”宋洪亮笑着说。
宋洪亮出生在“中国冷极”呼伦贝尔根河市,自幼接受过专业的速滑训练。1989年,为了考体校开始转行学习冰球雷竞技APP,没想到这一打就是几十年。“最初的目的是为了上学,但接触之后发现冰球更有意思,团队氛围很浓厚,慢慢就爱上了冰球。”宋洪亮说。
1994年,从呼伦贝尔体育运动学校冰球队毕业后,宋洪亮回到老家当了一名体育老师。“那时候根河没有一片正规的冰球场地,冬天只能在河上滑野冰,或者去体校蹭人家的冰场。”打冰球对装备和场地的要求很多,普通冰场由于没有围挡,球很容易打到场外。加上身边大部分人没有球杆国际学校、头盔、护具这些专业装备,宋洪亮就只能自己一个人在冰场上运运球,简单活动一下。
“那时的球杆和全套护具买的是二手的,花了三四百块钱。”虽然环境条件和装备都很简陋,但宋洪亮始终没有放下手里的球杆。
2010年,由于工作调动,宋洪亮又回到海拉尔区,与昔日体校同学相聚。三年后,他在他的母校呼伦贝尔市体校组织安装了冰球围挡,这里成为当时海拉尔区唯一一个有围挡的标准冰球场地。“从那以后,每年安装围挡、画场地分区都是我负责,我已经成了这方面的专家。”宋洪亮笑着说。学校给他们提供免费的场地和休息室,他们主动负责浇冰、维护场地。
有了固定场地,他们平均一周约两三场球。冬季的呼伦贝尔寒风料峭,零下二三十度的气温在室外待一会儿就冻得浑身“不得劲”。“当时最怕下大雪,必须先把冰面的积雪扫干净再重新浇冰,才能上场打球。”严寒并没有影响当地人对冰球运动的喜爱。
自2006年呼伦贝尔牙克石市成立业余冰球队、满洲里市接连举办多次国际邀请赛开始,竞技运动的魅力不断显现,各地纷纷有了业余俱乐部、冰球协会,冰球运动的氛围越来越浓。宋洪亮所在的冰球俱乐部,经过几次更名改为哈萨尔冰球体育发展俱乐部。“哈萨尔”蒙语意为“猛兽”,是当地人十分喜爱的名字,有着对积极、神勇的期许。
在2014年全国男子俱乐部冰球锦标赛上,宋洪亮和队友们获得了B组第二名的好成绩。随着业余冰球比赛不断升温,冰球运动也渐渐“破圈”,进入中小学校园。
由海拉尔区小学二、三年级学生组成的海拉尔青少年冰球队在2015年初冬成立,随后海拉尔区铁路一中冰球队成立,宋洪亮和俱乐部的队友常常应学校老师的邀请陪孩子们一同练习。战术编排、身体对抗……凡是能够让孩子们提升冰球技能的事情,他们都十分乐意帮忙。
2017年12月,呼伦贝尔市冰球协会批准成立,成员涵盖呼伦贝尔市境内的各协会俱乐部会员,有130余人;青少年冰球运动员近200人。他们在各自地区积极开展、推广冰球运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并加入到这项运动中。
如今的“十四冬”场馆之一——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建成后,免费对市民开放,每年吸引进馆群众10万人次以上。“有了这个场馆,不仅冬天打球不遭罪了,夏天也可以继续训练。‘十四冬’比赛前的场地测试赛还是我们协会上场打的呢!”宋洪亮自豪地说。
今年,宋洪亮已经换上第五副冰刀、第三套全身护具,去年又自费买了专业的冰刀磨刀机。“打了三十年冰球,从来没想过放弃,现在打冰球的条件越来越好了,希望能有更多年轻的球友加入我们,也希望能把这份热爱传递给更多的人。”宋洪亮说。
“奔跑25圈,最后一圈反超!”近日,中国代表团选手夏雨雨在田径女子10000米决赛中获得冠军的视频在网络上刷屏。当终圈提示铃敲响,来自清华大学的夏雨雨超越在她前方领跑的土耳其代表团选手,并在最后一圈中越跑越快,率先冲过终点线。…
8月8日,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欢乐、团结、友谊的闭幕式中圆满落幕。12天的时间里,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大员们,以体育展现青年之拼搏进取、以交流展现青年之活力风采,留下了一幕幕携手共创美好未来的画面。…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