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小编 浏览: 日期:2023-08-30
近年来,国际学校越来越火,成为连接中国学生和国外教育的桥梁。但这到底是一根颤颤巍巍的独木桥,还是坚固耐久的赵州桥,还需要等待时间的考验。用几十甚至上百万学费换取孩子一个“看似更好的、和国内大多数孩子不一样的教育环境”,真的有必要吗?一起跟着家长君聊聊这个话题。
近些年来,义务教育改革的声势愈加浩大,但入学户口、学区房、分班考、补习班仍旧牵动着上亿家长的心。
国际学校作为丛林社会中的避难所,开始成为越来越多90后、00后孩子家长的新选择。
虽然“国际学校”并没有被写进我国教育法,但按照目前行业内的普遍理解,国际学校指的是“在中国境内设立,部分或全部采用国际课程体系,为中国或外国学生提供全日制教育服务的实体学校”。
按学校性质分类,国际学校大致可分为外籍子女学校、有国际元素的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的国际部三类。
据艾瑞咨询调查,29年间,中国的国际学校数量已经从1990年的86所增加到2019年的861所,总共翻了十倍。
预计三年后,全国国际学校的市场规模将从如今的554亿元增加到797亿元。
火爆对应的是入学门槛的不断提升。近年来,国际学校学费水涨船高、招生名额供不应求,很多家长挤破了头,也要让自己家孩子的脚踏进国际学校的大门。
为孩子抢到一个国际学校的入学名额,成为当今父母之爱子、为之计深远的重要标准。
但国际学校这只螃蟹,真的有那么好吃吗?名为“国际学校”,教育就一定能跟国际接轨吗?
用几十甚至上百万学费换取孩子一个“看似更好的、和国内大多数孩子不一样的教育环境”,真的有必要吗?
“在国际学校就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这道题或许已经超出绝大多数人的生活经验,但“在国际学校就读有多贵?”一定能让你对它心有所感。
据艾瑞咨询数据,截止到2018年8月31日,中国的国际学校收费从每生每年8万-30万元不等,平均学费为10.8万元。
除学费之外,家长还要负担孩子的伙食交通费、制服费、交通费、课外活动费等一切额外费用。
就读于北京某国际学校的David妈妈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如果自己的孩子从小学到高中都读国际学校,花费至少要300万元。
300万,很多人这辈子想不都敢想的金额,有的家庭,光孩子读个书就花掉了。
据ExpatFinder最新调查统计,中国国际学校的平均学费和涨幅力压英美各国,排名世界第一。
昂贵的开销没有敲响家长们的退堂鼓,这股“国际教育热”首先得益于中国新中产家庭的迅速扩张。
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中国新中产圈层白皮书》,截止2018年8月,中国大陆中产家庭数量已达3320万户,其中新中产1000万户以上。
与中产家庭相比,新中产家庭拥有更好的经济条件和教育背景,同时也更注重子女的教育问题。
很多父母不放心孩子小小年纪就独自一人出国留学,于是“曲线救国”,先让孩子在国内的国际学校就读雷竞技APP,提前感受国际教育的氛围,作为其之后出国留学的跳板。
很多家长选择国际学校的原因,单纯是觉得,比起公办学校,国际学校的教学环境更好、师资水平更高。
如果自己的孩子能上国际学校,不仅可以逃离国内课业繁重、压力山大的填鸭式教育,还能提高英语口语水平、接触不同国籍的学生、增长见闻、开拓视野……
这也是所有国际学校宣传话术中的核心:实行真正的素质教育,不以分论人,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和天赋的培养。
从课程设置来看,国际学校课程种类繁多,大多会选择性开设A-Level、IB、AP等国外主流课程。
从教育资源来看,国际学校的专任教师资源十分充足。2019年平均师生比为1 : 5.9,可支持20-30人的小班化教学。
而国内k-12阶段(幼儿园到高三)的非国际学校,平均师生比高达1 : 15.6,是国际学校的2.6倍。
师生比低意味着老师能有更多时间关注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小班化教学,因材施教的可能性也就更强。
国际学校在中国学生和国外教育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但这到底是一根颤颤巍巍的独木桥,还是坚固耐久的赵州桥,恐怕我们还得画个问号。
新事物必然意味着不稳定和潜藏危机。到目前为止,国家尚未针对国际学校出台具体的法规和指导性意见。
《法制日报》在2017年的一项“国际学校调查”中称,大部分国际学校都会挂靠在一个国际文凭组织下,但在前者通过后者的考核之后,国际学校的管理和运营一般不会再受到考核机构的过问。
有的学校虽然隶属于国外某知名教育品牌,但不一定能得到对方足够的教学资源。
一位业内人士接受界面教育采访,坦言称:“一些国际学校说自己和海外的学校有教学质量保障的合作,其实可能只是送了老师去合作学校培训或是参观。”
更有猖狂的“国际学校”,比如上海的“凯师教育”,直接假借国外名校的名头招生,称可以直接送孩子去国外名校学习,诱骗十几个高知家庭。
在缺乏权力机关和行业内部有效监管的情况下,机构自律也要被打上一个问号,家长只能通过第三方机构的评估报告和路人口碑来判断一个国际学校的教学水平。
但因为我国国际学校的建校时间短,连胡润排行榜都公开表示“无法根据毕业生流向、平均GPA成绩、课程设置等内容定制评价指标。”
也就是说,目前市面上几乎没有可靠的评价体系可作为家长的择校参考,这无疑加剧了他们的择校难度。
挂靠国际教育平台的国际学校,最终能否赢得中国家长的心,还需经历时间的考验。但在市场环境澄澈清明之前,西方教育在本土化过程中,已经呈现出很多亟待解决的矛盾。
同时,他们又要接受国外的课程体系。理论上课程内容会十分繁重,无法实现真正的“中西融合”。
上高中之后,比起外籍子女学校,民办国际高中的国际教育程度,学校间差异也很大。
原因很简单:它们的课程设置和教师选拔一般都由学校自行安排,这些都是可以“掺水”的部分国际学校。
即便学校是真心实意想办好国际化教育,那也需要优秀的一线教师加入其中,然而现实是,国内符合条件的优秀教师十分稀缺。
面对西方教学体系,中国一般的一线教师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系统训练,无法领会其精髓,只能隔靴搔痒、生拉硬套雷竞技APP。
少部分具备此才能和经验的教师,也基本都集聚在北上广深等国际学校发达地区。
优秀的外教也是远远不够的。据国家外国专家局统计,在2017年40万外籍教育从业者中,超过一半都是没有从业资格的“黑外教”。
即便找到符合条件的外教,他能不能适应中国的教育文化,这又是另一个更加难缠的问题。
孩子就读于北京鼎石学校的圆圆妈妈,在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时,哭笑不得地说,因为学校采用IB体系授课学校资讯,其特色是让孩子自主探索、小组学习,而圆圆因为基础不好,初一在学校就画了一年的画。
曾经在北京某国际学校担任老师的包小娟则对《法制日报》坦诚,很多国际学校的学习风气并不好,“懒散、享乐仍然是这里的主题词。”
国际学校如同一台大功率碎钞机,嚼碎的是家长们的钱包,吐出的却是孩子们未知的未来。
从个人层面来说,国际学校让学生拥有更多元的求学选择,给了城市中产家庭一个按照“素质教育”培养孩子的思路。
从区域意义上看,国际学校给一座城市带来国际化的教育体系,让我们反思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病之处、学习借鉴国际教育的硕果。
但有些家长却执意认为国际学校的教学环境、教育资源一定比国内的优秀,势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入国际学校,却没想过这对孩子来说,可能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有的孩子在学校的各种课外活动中迷失了自己雷竞技APP,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比之前在公立学校时还差,家长只能看着学费账单,欲哭无泪……
2014年,国务院正式颁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教育改革实践的正式开始。
截止目前,中国已有将近一半的省份进行了高考改革,打破文理分科和一年一考,“统考”变“选考”,对“一考定终生”的教育制度进行破冰。
为响应素质教育改革,国内很多学校也开始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雷竞技APP,开设多门选修课和拓展课;建设科学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国际学校成为搅动中国教育的一条鲶鱼,为国内素质教育改革提供了宝贵的试验田。国际学校和本土学校由此成为两条并行的教育跑道。
起跑线重要,选对跑道同样重要。国际学校是一条只能一路走到黑的跑道,选对了,歪道超车,一路向阳;
于是一切又回到了那个让家长们抓耳挠腮的难题:到底要不要让孩子上国际学校?
《上海“国际学校”凯师教育假借美国名校招生 30名学生进退维谷》经济观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