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竞技APP

导航切换

联系雷竞技APP:
020-88888888     13988889999

雷竞技APP

雷竞技APP
当前位置: 雷竞技APP > 国际交流

怎么看待送孩子去雷竞技APP国际学校?学校资讯

作者: 小编 浏览:   日期:2023-08-31

  我是一路国际学校读上来的,现在在美国读本科。读国际学校的时候也经常困惑,选择国际学校究竟有什么意义,并和父母讨论了很多次。

  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说,在国际学校,我可以获得最好的教学硬件软件和更多选择机会。和普高的朋友交流之后发现,国内高中不用说希腊语和拉丁语这些课,连国际学校标配的经济、心理、艺术这些课都不开。如果高中不学,到了本科再学是完全跟不上的。可能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学校文科社科基本没有中国人,少数几个全是国际学校或者美高英高毕业的。

  另一方面,我觉得普高很难做到和我们一样购置大量的实验设备进行实践,进行基因敲减之类的操作。同时,因为给老师开的工资更高,我们学校的老师里有很多欧美顶尖大学的博士,国内大学的前讲师,前特级教师。如果没有这些一流的老师,我们的很多实践很难实现。他们带我们做科研,参加各种竞赛。

  从我父母的角度来说,他们希望我不要去参加高考,因为这是毫无意义的竞争。如果读普高的话,我可能会通过参加华侨考试或者留学生入学。何况,哪怕去了清北,最后硕士还是得出国。而且父母朋友的孩子都在国际学校,所以他们也觉得我去国际学校更加保险。

  另一方面,我觉得我的同学将来成为科学家、企业家、学者、行业精英的几率比普高的学生更大,因为我们会因为热爱而选择专业,而不是服从调剂。同时,大家基本上都会选择和父母或家人职业相关的职业,所以有更好的行业资源。比如沃顿占据了商业界的一半,但沃顿本科几乎没有普高生,圣马丁也掌握了设计界半壁江山,圣马丁本科估计也没有多少普高生。这样的社交会给我的未来更多发展机会。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家长热衷于将孩子送入国际学校,为的是能一只脚先踏入国外名校的门槛。国际学校与普通学校不同的有几点:

  以上海为例,著名的几所国际学校:上中国际,上海美国人学校,协和,耀中,收费都是十几万一年。而且必须持有外国身份(如绿卡,国籍)等才能入学,如果不是生下来就有身份的,那么移民的费用也要考虑进去。

  在已经有所成就的国际学校内,全英语教育的系统已经十分成熟。文科有英文中文历史地理等,理科有数理化生物等等。这些科目除了中文都是用英文讲的,对于非母语者来说需要一段适应期。适应期长短取决于孩子个人英语水平。如果在孩子较为年幼的时候将孩子送入国际学校,虽然可以提早让孩子浸淫在全英文环境中,但也要注意不要让他因语言问题而感到自卑,或是在课上对知识的理解产生困难。孩子大一点的话(如初中毕业升高中),这时候将孩子送入国际学校可能就需要一段较长的适应期。因为之前所受的九年教育都是在本地学校完成的(如果以前不是在国际学校就读的线分,初次进入全英文的学习环境还是很容易手足无措的。用英语教授的文科项目需要大量的阅读以及写作,课上与外教的互动也需要较高的口语水平。(在这里提一下师资方面,一般教授文科的老师都为外教,大部分来自于英语国家如美英加拿大。教授理科的老师基本都是英语流利的中国老师,很少有外教。)中国孩子在初次接触到国外的数理化等科目时会发现对比起中考难度的数学题,国外高一的课程在计算量上面简单不少。但这些科目同样需要记忆大量的专门词汇,用非母语上课和考试并不是那么容易适应的。

  在本地学校就读的时候,哪怕一个班三四十个人,老师一般都会将学生看得很严,作业不交罚抄十遍这种事情很常见。但是在国际学校以及未来的大学教育中,都是学生追着老师后面问问题交作业,而不是老师催着学生交作业。一般作业不交,外教可能会提醒你一遍,如果再不交,直接fail这个作业的分。有一些学生可能因为之前在本地学校学习惯了,来到国际学校放松了就忘记交作业了,导致平时分偏低。如果是幼童的话可以从零开始慢慢适应,小学低年级的老师对这些事情容忍度也比较高一点,会慢慢培养起孩子不经提醒也能按时交作业的习惯等等。但是高年级的学生的话,一定要跟紧老师的进度,时刻注意每个deadline的时间,否则导致平时分降低就很可惜了。在国际学校以及国外大学学习,不仅要听课写作业考试,还有大大小小的project们。各个科目都会有这样的课题,学生们要么独立完成,要么组建小组和组员一起完成。定主题,查资料,写论文,做演讲等等都是要独立或是与队员集思广益地完成。与组员的分工协作也是学生要注意的一点。这一点上,我认为孩子在国际学校里有做过project的经历会让他在日后的大学生涯中更好地适应。很多国内本地高中出去的大学新生在面对第一个project的时候都手足无措不知道该从何下手,然而从国际高中出去的基本都知道该怎么做,过程是什么,从而能更好地适应。

  国际高中,顾名思义,是来自各国的学生济济一堂的高中。抱团现象,各个小圈子是不可避免的。一般都是日本人抱一团,韩国人抱一团,台湾人抱一团,ABCCBC抱一团,拿着外国身份本质上是土生土长中国人的中国人抱一团,还有一些我就不清楚了。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孩子是小学低年级就入学的话,可能隔阂还没有那么严重,孩子们也玩得比较开,对于语言也有更好的培养作用。但当孩子大了(8-12年级),很容易会交不到朋友或者只在自己固有的小圈子里活动。做家长的也需要考虑到这一点,不要让人际交往上的难题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很多家长都有这种错误的印象,认为将孩子送进国际学校,孩子每天上课用英文听课,下课用英文和同学交流,短短一段时间英语水平就能突飞猛进,洋气十足。但事实上,如果孩子之前一直在中国土生土长,会更倾向于和其他土生土长的孩子们一起玩,对英语的提升也不是那么地有效了。

  雷竞技APP

  而且,就读国际学校的孩子们家境都较为富裕(不然承担不起高昂的学费)。攀比的风气比较容易滋生,注意不要让孩子产生心理上的落差导致自卑或者奢侈浪费。

  有意向将孩子送入国际学校就读的家长都是希望孩子以后出国读大学的家长,如果孩子年纪尚小,将孩子送入国际学校是很不错的选择。从小有一个英语学习环境,而且还原了国外的教育方式,以后出国也会较为如鱼得水。但是教育的费用十分昂贵,取平均值13万一年,一共12年(不算通胀),也是156万了。还算上其他费用的线万,这样的费用对大部分家庭来说都不是小数目。如果不差钱的话可以追求完整的国际教育,如果觉得不能轻松承担的话还是不要砸锅卖铁送孩子进去读十二年了,否则对家里经济的压力很大。对于比较大的孩子(8-12年级),在国际学校里面读几年书,花费也不太大,而且在申请上也是有优势的,比较值得考虑。但是学习环境的骤变,很可能让孩子心理上产生一些困惑,影响学习,家长要注意开导。

  我是做国际学校课后辅导的,我的学生中,来自德威、哈罗、鼎石等学校的都有。我从一个老师的角度来谈谈国际学校孩子的数学。以下的分析来自我对学生和家长的了解。

  前段时间,有个妈妈和我聊天,她孩子 David,小升初的时候从公立学校进入了 北京一所顶尖国际学校,初一的一年孩子说数学挺轻松的,感觉学的东西在以前都学过。到了初二,发现有些不对劲,怎么数学课还在学公立学校 5 年级的内容?

  我跟她说:“不会呀,初中新加入了函数、方程等很多新知识,怎么会和小学一样呢?”

  她就拿出当时在公立小学做过的题和现在在国际学校初中的题对比,几道解方程的题和几道算面积的题如出一辙,只是由中文变成英文了。

  原来,他小学在一所很好的公立学校,学的比较超前,二元一次方程组、勾股定理这些知识都学过,到了国际学校的初二,学的还是这些。

  David 妈妈有些着急了:“孩子进了国际学校后,课内进度这么慢,每次我问他学了什么,他也说不清楚,也不像以前那样有练习册了,一周就一两次作业,还都是一张纸。过段时间就丢了,这样下去,我们数学是不是废了?”

  很多学生认为:“都到国际学校了,本来就没必要再像公立学校那样死学数学了”。这话不假,确实没必要像公立学校那样学。但是,近些年来想申请一个好大学竞争越来越大了。我有很多在学 AMC 美国数学竞赛的学生,他们在公立高中的国际部或是美高,数学进度很快和深度很高,不光有竞赛成绩,SAT 数学 800(SAT 数学满分是 800) 加 AP calculus 5 分或 IB HL 满分都是标配。申请时和他们竞争,连 SAT 数学 780 都没有的学生就吃大亏了。

  我想起来有一次,我一对一辅导一个国际学校 9 年级的学生,她快参加一次数学的期中考试了,想让我带她复习一下。我说没问题呀,想带她系统性复习一遍。然而她拿出一张纸,说“明天就考这些,今天讲会这里面的题就行”。我当时就震惊了,这算什么考试呀?提前都知道考题了!然而这种现象是常态,也不算作弊,名曰“精准复习”。

  有些同学平时学的少,练得少,掌握不扎实,学校老师为了成绩不至于一大片不及格,只能先告诉学生考什么,真实考试的题型完全不变国际学校,最多就是换换顺序换换数字。

  我为什么要用“都”?我曾经在这篇回答中谈到过,之前有人做过测试,把 SAT 数学部分的题翻译成中文,给公立学校初二的学生做,一大片都是满分。甚至有学生说这是“小升初的送分题”。

  而从我的国际学校的学生来看,在 SAT 中数学考满分已经不简单了。不仅考不了满分,由于基础不好,一些在学校里是数学慢班的学生,刚来我这只能考 550 分左右,看每个知识点,都像是第一次见面一样。

  学生们每学年会有一个分班考试(Placement Test),分到快班和慢班。这里的快慢班是源自国外的教育制度,和我们公立学校的尖子班平行班不一样,主要的区别不在于老师,而在于教学进度。有的时候,教学的体系都不一样。慢班的同学学的知识少,有的时候甚至会差一个年级。

  很多家长常问:在慢班学对孩子好,还是在快班学对孩子好?国际学校的老师都会建议他们让孩子留在慢班,接受最合适的教学。

  对于不在本年级最好班的同学,想进更好班只靠课内学习肯定是不够的,因为现在所处的班的进度就没有快班好,而且现在快班的同学实力也比自己强。如果在同一年级同一赛道上比,很难超过的。

  回到正题,总的来说,国际学校的数学课内的练习量是不够的。一周上三四节数学课,每节课发一张纸,回到家往往没有作业,课本又会全部收上去。这样学下来,也难怪慢班的孩子们数学学不扎实了。

  人学习的规律就是这样,人总会忘记一些东西,就像下面这个水桶,总会慢慢漏掉一些水。学习就是要不断补充,只有补充的速度大于漏水的速度,水才能慢慢变多。

  上文我们提到的 David 同学,他有一个朋友叫 Jason。Jason 和 David 一样,也是刚从公立校转到国际校。Jason 的爸爸非常有决心,他打算身体力行我们这里谈到的解决方案:天天都带孩子学数学。

  可是一个学期过去了,自己气没白受,孩子也努力做了不少题,却还是在分班考试中被分到了数学慢班,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Jason 的爸爸自己小时候是公立学校的,数学不错,于是就选了这么一本教材:

  前面我们已经谈到了,公立学校的数学和国际学校的数学是两个体系,他们之间的年级不是对应的。所以,在这里 Jason 学到的题并没有在考试中出现。关于这个问题,我同样是在之前的那个回答中详细介绍过,美国和中国数学的教学体系有本质上的区别:为什么美国中小学生学的数学比我们简单,美国人却还能做出超级牛的东西? - 浣熊老师的回答 - 知乎

  这种按年级学的方式,我把它叫做横向学习:主要特点是每个年级有每个年级的知识点,一般每个年级都有计算、几何、文字问题三大板块。每个年级学完复习本年级的知识然后期末考试,考完后学下个年级知识点。

  以前这种学习方法作为日常学习完全没问题,我自己也是这么学过来的。但是,近几年我作为老师,发现如果仅仅用这种学习方法对于现在的学生越来越起不到效果了。例如:

  以上三条每条都是我真实的学生体现出的问题,我与孩子和家长仔细聊过。孩子们数学跟不上,可能是这些原因:

  我在我的教学中已经实验了很长时间,效果非常好,很多学生的数学分数都提上去了。

  我设计了一门课程,叫纵向数学,不按年级分学校资讯,而是按“数学问题”和“数学能力”来学习,如同图中红色箭头所指方向来学习。咱们就能一次性纵观一个知识点由浅到深的变化过程。与课内知识相辅相成,形成一个网状结构,更加牢固。

  数学学习过程就像盖一个高楼,虽然一开始只有三四层,但如果学生只看到三四层,那么他可能只会打一个很草率的地基,等盖高之后发现不稳,高年级老师就很难拉回来了。如果学生知道之后要学什么,就能知道自己现在打牢基础知识的意义,就不容易产生这个问题了。

  我谈到的数学问题只是国际学校学生生活的一个片段,家长们,尤其是刚把孩子从公立校送到国际学校的家长们还有很多烦心事,例如孩子的英语水平如何在短期内听懂课,作业中需要大量的英语学术写作等。

  所以,各位如果打算把孩子送去国际学校,一定要找相关人士了解清楚公立校和国际校各学科教学体系的差异,才不至于陷入“花了高昂学费,孩子每年只上一百多天学,却不知道每天具体都学了什么”的境地。

  我是浣熊老师,做国际学校课后辅导很多年了。我有一个专门介绍美国数学竞赛的专栏:

  如果您对我上文中谈到的“国际学校纵向数学课”感兴趣,欢迎添加我的微信:Raccoon_Math

  对外宣传:我们每年升学率贼高!(内心活动:反正入学考试要求高,进来的都是学霸,再差能差到哪儿去)

  对外宣传:我们学校抓得很紧,选五门甚至六门ALEVEL课。(内心活动:管它有没有用,学生吃不吃得消。反正多交几门学费)

  对外宣传:我们学校教学国际化。(内心活动:走廊海报贴得比较国际化,学生还得老老实实室给我刷题。)

  对外宣传:我们学校师资优秀,老师授课能力强。(内心活动:老师摸鱼能力强。反正进度越慢,上的课越多,学费交的越多)

  对外宣传:我们学校师资稳定,不中途换老师。(内心活动:老师再混也不辞退,这年头国际课程老师多难找哇。肯定不中途换老师,实在办不下去了,咱直接让这门课消失)

  对外宣传:我们不鼓励学生依靠校外补习临时抱佛脚。(内心活动:不补习?那我们升学率怎么办?只不过肥水不流外人田,要补习也得在我们这儿补习啊。)

  对外宣传:我们关注每个学生的成绩。(内心活动:一个老师,几十个学生,关注得过来嘛,你们得理解。学习差只能怪学生自己笨,不好好学,不信你看我们升学率)

  讲的就是现在中国家长的一些教育问题,因为邱小东他们都得了奖,佟掌柜觉得面子上过不去,表面上说着为了小贝不输在起跑线,其实是为了自己的面子,为了去跟其他家长攀比,根本没有考虑小贝真正喜欢什么。先生的那句起跑线在这,终点在哪儿?如果没有终点,设置这个起跑线有什么意义?学习艺术是为了陶冶情操,如果只是为了虚荣,为了去跟别人比较,还不如不学呢。哇,简直看到了那个时候被爸着学钢琴的自己!!

  所以,你首先要问孩子,你愿意出国吗?你愿意接受国际教育吗?你喜欢哪个学科?想学什么?

  ●希望孩子接受国际教育、培养开放的思想和思维模式、接受不同文化和开阔视野。

  体制内的公立或者民办学校的国际部也一样,外包给国际学校或者机构包办,一起赚学生家长的钱。

  但其实赚钱嘛,不寒掺,我们文蓝不也是盈利的机构吗?只要你的学校授课质量不错、学习氛围好、设施设备健全,没毛病。但是把自己标榜成“公立、有资质正规学校”就不大合适了。人家中国公立学校,是有政府的扶持。政府看重的是教育质量,教育强国,教育决定国家的未来雷竞技APP。那国际学校呢?背后某某集团的扶持吗?集团看重什么,不用我赘述~

  优秀生源能够把创造一个优秀的学习氛围,孩子在这种环境里会被激发学习动力,疯狂向前冲。

  但大部分机构和国际学校,都求之不得。优秀生源需要扎堆,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我们每年XX个牛剑、TOP50率九成等等噱头,就已经可以让大部分家长和学生失去其他思考能力了。

  这些优秀的孩子,随便扔到哪里也不会差,真的完全是你XX国际学校的功劳吗?

  雷竞技APP

  国内顶尖国际学校,设立了相对严苛的入学考试。孩子们过关斩将来到国际学校的课堂,结果老师照着PPT念经,这不能代表所有国际学校老师,但却是不小的比例。这些没有编制的老师,似乎变成了比在编公立学校老师更加“公务员”的存在。

  学校极力想营造一种“快乐学习,英美式素质教育”的假象,比如走廊上的”丰富课外活动“的宣传海报。而学生们却在看到这些海报后,有种不真实的感觉,内心最终还是被成绩焦虑感占领,乖乖去看书刷题。

  当然,我说的只是负面的、漂浮在冰山之下的东西。但阳光的一面,国际学校招生的时候都给家长孩子宣传好了,半真半假,严重掺水。

  但是学校公关还是不能一手遮天,各种问题在知乎、天涯还有其他论坛,都被暴露了出来。

  2、别指望国内国际学校给孩子彻底的国际化教育,国内的国际学校换汤不换药。他们看重的不是孩子能接受国际化教育和被培养出国际化思维,他们在于的是能有多少牛剑哈佛的学生。

  孩子最后能有正常的思辨能力、学习能力、过的少一些痛苦、最后考上不错的大学就行了。

  能把孩子打造成人才,更多的是靠家长的培养和影响,以及最重要的:孩子自己的造化。

  家长在琳琅满目的国际学校陈列馆中,想要选择最好或者最适合自己的,挑花了眼。觉得这个老师好,那个教室环境好。却忽略了最重要的是孩子自己和家长的教育。

  就好比,我们看到XX明星同款衣服,觉得这个好看,那个适合自己。却忽略了自己没有那样的身材和长相。最终再怎么挑,也不过是买家秀和卖家秀的区别,相差无几。

  1)他们家两个孩子,老大一直在国内的很好的公办校,中间爸爸派到美国工作了2年,全家人一起过去的,回来后就决定孩子初中转到国际学校,把城市的都看了一圈,想送去双语学校,同时暑假也带着孩子去泰国、新西兰参加那边的夏令营,看了一圈后,本来有意向的双语学校感觉公办校校的氛围还是毕竟浓烈,想不如就公办校继续上吧,然后再看有合适的机会直接去国际学校,而不是双语学校了。

  2)一个朋友,从公办,到双语,后来到了泰国的国家学校,上了1年多,孩子觉得在校内都很好,课外活动同学们还是习惯说泰语,知心的朋友不多,萌生了想回国的念头,作为爸爸也想给孩子送去德威,哈罗等国际学校,有些因为国籍的问题也只能再做其他选择。

  3)妈妈是导游,世界各地的跑,看到了很多不同的教育,所以从孩子一上幼儿园开始就送去国际学校了。

  每个去国际学校的孩子和家庭都是有着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考虑,而且有些也不是从很小的时候的就坚定的送去国际学校的,当中的私校、公校、国际学校辗转,作为家长除了经济因素和国籍问题外,还是最好能:

  1)在自己范围内多去参观看看身边的国际学校,每个学校都是有着自己的理念和教学体系,同时和老师接触聊聊,很多国际学校都有自己的公众号,在线)了解自己的孩子以及对孩子的未来有着什么样的规划,像我身边的朋友有的就是希望孩子去美国读大学的,有的是希望中学出去读艺术的,所以根据自家对教育的期望能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

  从来没有哪条路一定是最完美的,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提供合适的机会和开放的空间给到孩子。

  我是大树和棉花,程序员妈妈,带着孩子玩积木,设计了上百种积木创意玩法课程,也喜欢和孩子一起学少儿编程,你对这些也感兴趣的话,欢迎添加微信:撒哈拉 saharay9 我们共同交流!

网站地图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