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竞技APP

导航切换

联系雷竞技APP:
020-88888888     13988889999

雷竞技APP

雷竞技APP
当前位置: 雷竞技APP > 国际交流

国际学校热炒的“全球胜任力”其实一直被误解!雷竞技APP

作者: 小编 浏览:   日期:2024-01-31

  近年来,被全球名校追捧、被专家推崇,被国际学校们热炒最火的概念无疑就是“全球胜任力”!在当下复杂的国际背景下,如何培养具备“全球胜任力”的学生已经成为国际化特色学校日常教学和升学规划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在顶思最新发布国际教育“百科全书”《国际教育行业报告2022-2023》中,我们从概念框架到本土实践,又通过学校案例,全面揭开“全球胜任力”的神秘面纱。

  2023年12月28日,在2023年度国际在线教育大会的主旨演讲中,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兼国际胜任力培养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张宁指出,国际教育未来的发展主要受三大因素的影响:国际胜任力、学科交叉融合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

  2024年1月5日,天津市大学生全球胜任力与国际化人才培养论坛在天津大学成功举办,通过专题报告、竞赛经验分享等环节思考、探讨如何以外语教育为抓手提升学生的全球胜任力,培养国际化人才,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重要人才支撑贯彻落实习关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重要要求。

  同样还是在1月5日,北京金融科技学院举行“国际·北金科”第三期教师国际化工作坊暨全球胜任力研究与支持中心揭牌仪式,通过联合各方力量构建全球素质化教育共同体,助力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推进。

  “全球胜任力”(Global Competence)最早源起于二战后的美国,1988 年国际学校,美国国际教育协会(IIE)在《为全球胜任力而教》报告中率先提出“全球胜任力”这一概念,并将能够胜任国际事务,适应国内外的文化多样性,并有信心应对新时代的不确定性的人才定义为具备全球胜任力的人才。

  在顶思和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联名推出的《国际教育行业发展报告2022-2023》中,我们介绍了多个全球胜任力模型,更是对其中的Hunter 全球胜任力同心圆结构模型、PISA 全球胜任力模型、清华大学全球胜任力模型作了深入探讨。我们以关注度最高的PISA 全球胜任力模型为例,对全球胜任力的概念框架作进一步分析。

  2017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阶段性工作报告《为了一个包容世界的全球胜任力》(Global Competence for an Inclusive World),宣布从2018年起,将全球胜任力首次纳入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并设定了评估框架。

  OECD 将“全球胜任力”定义为一个多维的、终身的学习目标。具有全球胜任力的个体可以分析当地、全球和跨文化的问题,理解和欣赏他人的观点和世界观,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开放、有效、得体的互动,并为集体福祉和可持续发展采取负责任的行动。这个定义包含四个行动维度,要实现这些行动则需要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四个要素的支持。

  在《国际教育行业报告2022-2023》中,顶思基于对现有研究文献的梳理,对全国不同城市的五所具有代表性的国际化特色学校校领导团队进行深入访谈,并对学校相关材料进行梳理整合,从全球胜任力在学校办学理念中的体现以及课程实践两方面,形成了以学校为单位的全球胜任力培养学校案例。

  学校对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以“具备在多个文化场景下的适应能力”为目标,并认为培养强适应性的全球胜任力应当从探究分析、理解他人、交流互动以及采取行动四个方面来进行。具体来说,学生应当具有识别信息、分析信息、认识差异以及连接证据的能力。

  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学校通过人文社科中的体验性课程设置,帮助学生认知和体验社会环境及不同社会体制,更好地学习他国文化及历史,进而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

  学校对全球胜任力的理解和实施主要体现在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包括知识、语言、技能、文化批判性思维四个方面。学校相应制定了不同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 知识方面,学校专门开设一系列的阅读课程,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阅读分享的过程中能够习得不同文化知识。

  雷竞技APP

  ▫ 技能培养方面,开设学术课程,例如邀请校友进行学习分享,邀请戏剧大师、歌德学院的老师等专业人士通过互联网在线上分享。

  ▫ 文化批判性思维方面,学校基于现有课程体系进行校本化课程研发,从课程逻辑角度出发设计课程内容,建立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思维。

  雷竞技APP

  学校对学生的全球胜任力的培养主要围绕外语能力、包容的态度、本土文化认同三个方面。语言作为工具,是有效沟通的知识基础,学生通过外语的习得,进一步去了解和认识不同的文化,并以一种包容的态度和足够的文化自信,尊重和认同多元文化中的差异和共性,达到有效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最终目的。

  学校将以“知识·社区·创造力”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与全球胜任力的素养培养目标相结合,致力于在本土社区环境中培养出能够在不同环境中胜任并发挥自身作用,能够为社区和国家做出贡献,并能够进一步解决全球性问题的优秀人才。学校领导认为,真正的全球性是个体既可以在本地社区以及不同的地区发挥自身作用,同时又可以对全球议题表达关注,而对本地议题的交流和分析是培养全球胜任力的重要途径。

  学校对全球胜任力的理解和实施,突破了“全球”地理叙事的框架,以去标签化的实践路径将全球胜任力的培养融入课程设置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中。

  荟同对学生全球胜任力的培养体现在其“根植本土”的学校理念中,以及独有的“毕业生模型”国际学校,从自我世界、知识世界、人文世界三个方面对学生内在的品格、对待知识的态度以及作为集体中的个体提出了要求。

  “毕业生模型”要求学生自身要成长为有韧性、具有自我意识的个体,是自信的行动参与者;在对待知识时要做严谨的学者、勇敢的探索者、审慎的思考者;作为周围环境中的一分子,要成长为有道德的公民、有创造性的贡献者和积极的社区成员。该模型将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各方面的培养与全球胜任力培养高度结合。

  当前我国国际教育中全球胜任力培养的本土实践集中体现了PISA 兼顾行动与要素的全球胜任力理念框架。具体来说,各校在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等不同维度均表现出融合办学的理念雷竞技APP,开展了特色实践,将对学生全球胜任力的培养融入课程体系当中,从课程内容的研发和底层逻辑上体现出对于全球胜任力的全面应用与融会贯通。

  在国内外大环境、教育政策指导下,人才培养的未来目标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优化调整。这不仅给学校的教学工作带来机遇和挑战,也给学校升学指导工作带来新思考。阳春三月,在顶思的第九届ISCS国际学校升学指导峰会上,我们一起期待“升学指导天团”高效助力学生培养“全球胜任力”,为走向世界作积蓄能量!关注【顶思】公号,回复【ISCS2024】即可报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站地图 网站地图